close

注重隱私必看!讓Apple產品更安全的六個技巧

向來自許高度重視用戶隱私權的Apple,在稍早更新了全新的隱私權網頁,再度重申Apple產品對隱私權的維護,從Apple聲明中也可見其和Facebook、Google等科技公司不同之處,Apple指出「並非所有科技公司都以相同方式營運,實際上在不同公司之間,通常採用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、資料收集與使用方式。Apple盡力透過產品與服務設計,儘可能減少個人資料的收集量。」
 
簡單地說,Apple認為隱私權是最基本的用戶人權,因此,在產品設計上,把所需要的使用者隱私權資訊最小化(例如Apple ID至多需要姓名、信箱、密碼、生日),搜集資訊的方式透明化(在存取隱私前先徵詢同意,並且放在醒目位置),取消個人隱私資訊和使用習慣上的連結等(使用Safari、Apple Map不用登入帳密,相反地用Google Chrome就「相當」需要)。
 
而當有Apple官方收集大數據時,則採用「差分隱私」(differential privacy)的密碼學技術(在2016年WWDC提出),把使用者隱私資料拆成各種片段,然後混入數百萬人資料,所以只可以看到整體模式,無法從中得知個人資訊。例如若蘋果公佈台灣人最愛用的emoji是笑臉,而記者本人最愛用的也是笑臉,但你無法從大數據中推算出記者使用笑臉的習慣。
 
另外,像一些與個人資訊切身相關的App,也都會使用保障隱私的「隨機識別碼」抹去個人資訊,像是地圖的目的地、Siri的詢問內容等,Apple伺服器無法從中獲取跟個人有關的資訊。不過,在用戶使用 App Store、iTunes 或 iBooks 時,蘋果確實會收集與其有關的資料,但會明確告知,至於在提供廣告時像是App Store,Apple會在使用者帳號資訊及廣告網路之間置入高強度的分隔措施。
 
而在更新的隱私權網頁中,也提供消費者保護資訊安全的實用技巧:
 
1. Face ID和Touch ID並設置密碼
 
在設定Face ID與Touch ID等生物辨識技術時,隨著可設定較高強度的六位數密碼,當使用者註冊後生物辨識資料會存放在個人硬體裝置中,並由「安全隔離區」加密與保護,並不會上傳到蘋果伺服器或者是iCloud之中。
 
2. 使用iCloud鑰匙圈配置高強度密碼
 
Apple建議在所有網站線上帳號設置高強度密碼,盡量不要使用社群認證登入(例如臉書或Google認證,以免隱私的使用習慣遭到追蹤)。而現在在iOS和macOS上的Safari可以在建立線上帳號時,自動建立填寫和儲存高強度的密碼,且在「密碼與帳號」應用程式中也可以幫助查找有無相同密碼的線上帳號,可以進一步修改,且均已點對點加密方式存放在iCloud鑰匙圈上。
 
3. Safari的網頁瀏覽防護功能
 
由於Apple不收集隱私權作為廣告商投放廣告的依據,在使用Safari時不需要登入個人帳號,且具備「智慧防護追蹤」功能可讓使用者在瀏覽網頁的足跡不被外掛程式追蹤,或是避免因使用社群媒體的按讚按鈕與評論功能被收集資訊。另外,你也可以透過Safari阻擋這些可追蹤足跡指紋的按讚分享外加功能。
 
4. 控制與 App 分享的資料
 
Apple 要求 App 開發者遵守專為保護使用者隱私所設的嚴格規範。為了加強安全性,所有 iOS App 必須支援沙盒技術。而使用者在App 初次徵求許可以使用資料(包括像是「位置」、「聯絡資訊」或「相機」)時,會收到提示說明,並能選擇同意與否。且存取權限隨時都能在「設定」中進行變更。
 
5. 掌控個人資料
 
為了讓使用者更能掌控個人資訊,Apple 推出一套專用的隱私管理工具。全套工具目前可供歐盟、冰島、列支敦斯登、挪威及瑞士的客戶使用,並將於下個月提供給其他國家或地區使用。這些工具讓使用者能夠向 Apple 取得個人資料副本、要求修正資料,以及停用或刪除帳號。
 
6. 留意網路釣魚
「網路釣魚」意指試圖取得個人資訊(如 Apple ID 或信用卡資訊)的詐騙行為,通常藉由電子郵件或文字訊息發送。這些內容看來是由合法的公司或個人所發送,但實際上可能漏洞百出,例如英文文法拼錯、資訊簡陋等。使用者切勿透過電子郵件或文字訊息提供密碼、驗證碼或任何敏感的帳號資訊。如有聲稱來自 Apple 的疑似網路釣魚電子郵件,請回報至 reportphishing@apple.com。(黃子倫/綜合報導)

(蘋果日報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Face ID Touch ID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元富期貨-林靜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